本文作者:xinfeng335

黄剑辉:预计2023年经济增长应该是在5.5%-6%

xinfeng335 2023-10-30 55
黄剑辉:预计2023年经济增长应该是在5.5%-6%摘要: 专题:2023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  NSE50季度论坛暨2023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于10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

专题:2023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

黄剑辉:预计2023年经济增长应该是在5.5%-6%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NSE50季度论坛暨2023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于10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黄剑辉出席并演讲。

  黄剑辉分析称,根据最新三季度公布的数据,同时考虑2022年四季度疫情管控导致低增速的原因以及现在多方面政策发力的因素,预计2023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同比在5.5%-6%,“这是明显高于市场预期的”。

  他也强调,实际上我国也应该、有必要实现更高一点速度的增长,把中国这艘航船动力加足一点,把发展态势给重新驱动起来,才能够很好地保证明年和后年的增长对就业的解决,为风险化解奠定很好的基础。

  他也指出了我国经济运行需要关注的八个问题。一是居民部门少花钱、提前还贷现象突出;二是企业部门分化较为严重;三是部门地方债务风险有所加大;四是房地产市场风险尚未出清;五是国外部门进入不稳定状况,并可能与内需不足相互叠加;六是物价走势不存在通缩的基础,但也要关注供求平衡问题;七是就业总体稳定,但结构性矛盾突出;八是受美元高位运行和境内暑期集中购汇等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弱。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贾康院长、周天勇教授、李超理事长,各位嘉宾、女士们,大家上午好,今天已经来到了2023年10月28日,也已经进入了深秋时节。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NSE50季度论坛2013年创立,已经走过了十个春夏秋冬。今天的主题是“从2023年经济形势看市场机遇”,之前李超理事长做了一个特别富有专业性的致辞,后面5位嘉宾从不同角度都做了精彩的发言,既有特别资深的经济学家、知名教授贾康院长和周天勇教授,也有三位中青年优秀学者——刘陈杰首席和董忠云首席、董琦首席,三位新生代首席,也是各有特点,观点鲜明,精彩纷呈,令人印象深刻。我现在一方面对今天上午会议进行总结,同时也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本人最近最新的研究和思考。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开放促进改革 创新驱动发展》。紧扣、聚焦今天上午的研讨主题“从2023年经济形势看市场机遇”,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部分,是对2023年1-9月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全年展望。

  第二部分,分析未来的市场机遇,看一下新时代新变局:2024年及中长期我国经济发展态势展望。

  第三部分,从18-2023,即将迎来我国改革开放45周年。因此,对我们国家未来新一轮改革开放进行预判和特征分析。

  第四部分,考虑到马上迎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会0人论坛、NSE50季度论坛建立十周年,用几分钟谈一下相关体会:“新供给”是需要中国经济学工作者共同参与的创新探索。

  首先是对2023年1-9月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从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9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4.5%,持平前值,略好于预期。1-9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CPI持平;PPI环比持续改善,今年内有望实现同比转正。PPI转正很不容易,因为已经负好几年了。从出口环比看,9月份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了5%和2.3%。9月份制造业的PMI(50.2)重回荣枯线,显示出来高频数据特别是10月初“国庆”以后也显示经济继续平稳的态势。可以说我们国家已经基本摆脱了通缩,但是仍然很有必要加大政策力度,因为目前增速是多年来一直在下行,是比较低的增速,也不足以增加就业。最近这几天,中央也出台了好几方面的政策,加大政策的力度。

  从用电量来看,1-9月累计68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尤其9月份用电量78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发电、用电量数据能够很好地反映8月、9月份经济增长的一种复苏态势,因为发电量、用电量是特别好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表明我们国家产业发展在加速,经济复苏也在加速,市场呈现回暖的态势。9月份汽车产销量创历史同期新高。2023年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5万辆和285.8万辆,环比均增长10.7%,同别增长6.6%和9.5%。2023年1-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7.5万辆和2106.9万辆,同别增长7.3%和8.2%。1-9月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了1.1倍。

  当我们回望一下今年上半年和7月份的时候,整个外需和内需都是偏弱的,7月份主要经济数据都是偏弱的。偏弱的原因,一方面从外需来看,因为美国持续加息一年多,再加上地缘政治方面的原因,导致我们国家出口在今年上半年,在美国进口中所占的比例15年来第一次跌落。这是外需。从内需来看,因为疫情三年导致居民收入减少,地方、企业、居民三大市场主体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都有所恶化,制约了投资消费的增长。为有效应对这种局面,7月2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出台的政策力度应该是超预期的,包括促进民营经济发展31条的出台,很好地改善了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还有促消费方面、吸引外资方面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地产政策的优化,国有资本市场相关政策,在7月底发布这样的政策之后,我们可以看到8月份多项数据,呈现企稳回升。从今年三季度看,地方、民营企业、居民都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化恶化,面对这种情况中央加大了财政政策力度,并取得了很好的进展,特别是增发国债1万亿,既有稳增长的作用、提信心的作用,也有化解风险的作用。4天前,10月24日闭幕的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通过了1万亿的中央国债增发,也通过了地方2.7万亿的新增地方债提前下达,起到了积极作用。

  看完了国内数据,我们再看一下国际机构的分析,10月1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最新报告,针对全球经济增长态势,2023年预判全球GDP是增长3.0%(2022年实际增长3.5%),2024年预计增速为2.9%。所以可看到,从全球角度经济增长也是蹒跚向前的,缺乏动力,总体通胀放缓。尽管美国刚刚公布的三季度数据不错,但2024年初因为持续加息原因,消费需求放缓态势估计很难避免。所以外需在2024年还是不容乐观的。

  此外,IMF在10月10日发布报告中也进行了中长期分析,特别是提示了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风险点:如果中国房地产价格下跌速度过快,银行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将恶化,并有可能出现严重的金融放大效应。前面发言的刘陈杰首席给出的一张图也专门分析了我们国家房地产供给需求对比变化,一直到2028、2029年住房刚需都是一个往下走的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这张图分析的是同样基本观点,就是银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目前是一个有所恶化的态势,进而会导致金融风险的恶化。

  从我们国家经济风险需要关注的问题方面来看,一共有8个方面。一是居民部门少花钱、提前还贷现象突出;二是企业部门分化较为严重;三是部门地方债务风险有所加大;四是房地产市场风险尚未出清;五是国外部门进入不稳定状况,并可能与内需不足相互叠加;六是物价走势不存在通缩的基础,但也要关注供求平衡问题;七是就业总体稳定,但结构性矛盾突出;八是受美元高位运行和境内暑期集中购汇等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弱。

  我们对2023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全年预测也进行了分析,预计2023年应该能实现GDP增长5%的目标。我们根据最新三季度公布的数据,同时考虑四季度,去年2022年四季度疫情管控导致低增速的原因以及现在多方面政策发力的因素,我们预计2023年经济增长应该是在5.5%-6%,这是明显高于市场预期的。实际上我国也应该、有必要实现更高一点速度的增长,把我们中国这艘航船动力加足一点,把发展态势给重新驱动起来,才能够很好地保证明年和后年的增长对就业的解决,为风险化解奠定很好的基础。四季度,我们预计还是处于宏观政策宽松期,短期可以看到,刚才提到24号全国人大通过增发1万亿国债,这个是多年来都没有的,在四季度临时调整预算,加大赤字率达到了3.8%。新能源有望成为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

  分析完2023年以后对2024年中国的中长期,因为今天的主题是“从2023年经济形势看市场机遇”,我们分析一下明年和中长期市场走势、经济走势和企业有什么机遇。

  从2024年来看,我们预判今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设定的GDP增速预计是4.5%-5%,这是一个相当积极的目标。为什么2024年经济增长不会有太高的增速?因为2022年二季度、四季度是比较低的增速为基数,而2023年消费是恢复性的。在2023年转向正常增速基础上,2024年还能实现4.5-5%的增速应该是一个比较积极的态势,包括相关的财政货币政策应该是积极的宽松态势。产业方面预计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三大产业在2024年之后的几十年都应该成为我们国家富有竞争力的一个产业。未来中国不再是像80年代卖纺织品,本世纪以来逐渐转向以家电和机电产品出口为主。2022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成为重要的出口增长主力。

  从2024年及中长期外部环境看,最近中美环境有所缓和,这两天王毅外长也在华盛顿访问,今天早上看到的消息是拜登总统在白宫会见了王毅外长,中美关系近期有所缓和,但战略竞争态势将长期维持的判断。从中美竞争基本格局看,2022年我们国家GDP占美国71.1%,这比2021年的75.9%下降了4.8个百分点。中美从综合国力竞争力来看,去年我们有所下降。今年怎么样呢?2023年由于双方经济增速的变化还有人民币贬值因素,上半年中美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还进一步扩大了。今年上半年中国GDP总量只占到美国的64.9%。整体来看,从2022年到今年上半年是我们国家GDP占美国的比例下降了11个百分点——由75.9%降到64.9%。所以非常需要加大各方面的改革力度和相关的政策力度,把我们国家的增速提上去,才能把汇率稳住,把经济发展稳住。至少不要不断地下滑,要力争逐步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从人均来看,也并不容乐观,因为我们国家经过改革开放45年,人均GDP从二三百美元到了2022年的1.28万美元,这个增速已经很快了,但是我们现在也只排在世界上第68名,并不是很靠前。而日本目前是3万多美元人均GDP,美国已经是7.6万美元,差距仍然非常大。

  从中长期趋势来看,IMF在今年10月份报告中也对中期态势进行了分析,这张图是预测到2028年的,从2024年到2028年,总体上无论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都是一个前景疲软、走低的趋势,对这个基本态势,外需的疲弱应该是未来三五年的基本态势。从东亚来看,IMF认为亚洲政策制定者必须坚定方向,才能实现持续的增长和稳定,尤其需要加强多边合作。在未来5年全球不断下滑的态势中,亚洲国家还是需要增强互联互通,推进改善商业环境的改革,降低非关税的贸易壁垒,从而对我们整个亚太地区的投资和发展至关重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一个对未来五年的分析,与中信建投前首席周金涛2016年做的题为《人生就是一场风波》的演讲中,关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启以来的人类发展第五次康波周期的预测大体一致。根据他2026年就提出的判断,2019-2029年全球经济将处于十年萧条期,而且整个增速也是往下走的。因此周金涛首席2016年分析,与IMF10月10号发布的报告对全球未来五年增长的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建议我国企业界和经济界各位朋友需要对大的经济趋势有一个清晰的判断:无论我们是用50到60年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进行分析,还是根据IMF最新发布的报告,对未来五年(2024-2029)的走势分析都是基本一致的。

  在这样的一个态势中,未来十年我们国家经济增速怎么样,关键驱动因素在哪里,这个需要进行事先的预判。我们的预判,初步分析预计2021-2030年这十年我们国家前GDP增速应该在4%-5%左右,接近于5%潜在的增速。在这之后,2031年以后将是一个逐渐放缓至3.5%-4%的态势,也就是说21世纪第四个十年我国GDP增长将是一个3%-4%的走势。未来10年这4%-5%的增速,将来自哪里?其中有0.3个百分点的增速,将来自于劳动力投入的增长,就是受高等教育人群的增长,人口红利转化人才红利,这个会驱动0.3的增长。还有2.5个百分点的增长,将来自于资本投入产生的增长,另外有1-1.2百分点将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刘陈杰首席前面也分析了TFP走势增长),上述三个方面因素加起来是4%左右。而要实现1-1.2个百分点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关键在于要实施结构性改革。周天勇教授前面发言当别提户籍改革、公共服务改革包括农村宅基地的改革,这方面的改革是支撑1-2个百分点的关键,才能实现4-5%的增长。

  科技方面,现在我们应该看到,人类社会已进入到第五次康波的后期,第六次康波周期是21世纪第四个十年,预计从2031年以后将进入到第六次康波的回升期。第六次康波以什么为特点?预计应该是以“数字化+碳中和+人工智能”,未来5到10年是第五次康波的萧条期,也是第六次康波的一个酝酿、积蓄期。这是我们国家近几百年当中,第一次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前端,而且在数字化、碳中和、人工智能方面跟美国是齐头并进的。这是基本的判断,未来10到20年主要增长动力,科技方面主要是数字化、碳中和+人工智能,具体行业包括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智能制造,是这六个方面。从制造业,因为我们国家最重要的国力增长是要靠制造业,“Made in china”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农业是人类身体的两条腿,是一个基础;工业制造业是身体骨架,服务业是附着在骨架上的肌肉。我们认为,14亿人口的中华民族要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要实现人均GDP由1.28万美元实现再次的翻番,靠什么驱动?就是要靠“Made in  china”,通过高端制造出口到地球村其他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地球村其他国家获得收益,从而赚到钱以后给14亿人口提供就业、提供财政收入、提升居民收入。而光靠那一批不够,必须要靠在整个地球村高端制造业出口把钱从外面赚回来。这是改革开放45年来的基本经验和观察。为此,下一步从制造业分析穿越周期,构建工业5.0、第六代创新管理的范式,才能够很好地从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到智能化的技术不断升级,使得我们国家的出口越来越有竞争力。

  对下一轮改革开放进行预判和特征分析。18年12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种全会,开启了波澜壮阔改革开放历程。2023年12月18号迎来改革开放45周年。小平同志在1987年4月份阐述了我们国家三步走战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前美国是7.6万美元,中等发达国家的概念是达到同一时点全球最发达国家人均GDP的一半、50%,按目前标准需要达到3.8万美元。如果美国人均GDP保持不变,我国人均GDP也要达到3.8万美元,这个才能叫中等发达国家。目前只有1.28万美元,所以未来需要人均GDP至少再翻一番,也需要周天勇教授谈到的国民收入占GDP比例也要进行提升,这样才能很好实现我国现代化的目标。

  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开启了改革的新篇章,我们新供给也是在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成立的,十九大提出的“着力破解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二十大再次强调“发展是党的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要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有什么特征?我们初步梳理了一下,18-1991是改革开放目标探索阶段,可以说是改革开放1.0版。1992小平同志南巡以后到2002是框架构建阶段,改革开放2.0。2003到2012是持续深化改革的阶段,加入WTO以后不断地对融入全球加快市场化、国际化,是改革开放3.0。2013-2022年是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改革开放4.0。2023年底,就是今年年底,将迎来改革开放45周年,同时也将开启新一轮高标准的改革开放。高标准的改革开放有什么特点?就是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基本特征应该是持续深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加快推进制度化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建设与国际高标准贸易规则相接轨的一流营商环境。

  具体路径方面,应该是要聚焦于主动制定经贸规则,包括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以及DEPA、《数字经济的伙伴关系协定》,来深入推进跨境的服务贸易和投资的高水平开放,扩大数字产品市场准入。未来几十年“数字化+碳中和+人工智能”,扩大数字产品对外准入,同时也是整体融入到全球数字化经济的循环中,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数字经济、知识产权、购领域的改革。

  新一轮改革开放有什么重要的特征?我们可以看出来,从加入WTO到加入CPTPP,是这样的一个基本方向。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因为我们国家已经在2021年9月16日由商务部王文涛部长正式提交了加入CPTPP的申请。2023年8月17日我国驻新西兰大使王小龙也在《新西兰先驱报》发表了署名文章《中国有意愿、有能力加入CPTPP》,并就相关的难点进行了分析,但是表达了很明确的意愿,确定了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开放的相关举措。

  我国专家学者经常会在媒体上谈改革。未来到底改什么?应该是对标CPTPP,推进8个方面的改革:第一个方面,着力推进服务贸易的重点领域开放;第二方面,加快构建数字贸易和数字治理的框架体系;第三方面,推进货物贸易关税及管制体制改革;第四方面,推进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第五方面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标准,第六方面建设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政策体系;第七方面,加快改革扭曲市场的补贴制度;第八方面,提高劳动保障制度的国际化水平。改革路径包括通过建立改革开放试验区为抓手,进而推动加入CPTPP的谈判,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先行先试作用,推进相关法律制度的调整,从而来建立“强化市场型、服务型、创新型”,实现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民主化和科学化,并构建高品质的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上述六个方面构成一流的营商环境。在改革创新方面包括发展民营经济方面,最近我也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叫“民有制+四分法”来促进我们国家新时期民营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公式:“公有制=公+有+制=公共性+人民所有+制度=社会主义民有制=国有企业+民有企业”,从而能很好地实现中央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既要在战略性、公共性、公益民生性领域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同时也要在竞争性领域充分发挥好民营经济的作用。

  第四方面,新供给是需要中国经济学工作者共同参与的新探索。2012年初,贾康院长带领我和徐林司长、李万寿总经理、姚余栋司长等7位学者一起开创了新供给经济研究的进程,带着强烈的使命、责任感,以构建新型平台智库的思路推进,并在2013年12月8日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不,正式设立中国新供给经济学NSE50季度论坛。近年来,提出了供给侧的“改革开放、创新创造、生态民生”的新三大动力、三驾马车,同时也将经济发展的问题分解成总量和质量,通过改革来释放生产力要素。贾康院长特别强调以改革为核心的新制度供给去代替旧的制度供给,更好地服务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2012年以来,我们组织撰写过多篇的相关报告呈报给高层,提出了“八双五并重”和“五年规划”与“四十年规划”并重的核心思路。2013年夏天,也出版了《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2018年出版了《战略与路径:迈向2049年的中国》,比较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发展的历程与世界大国在大国崛起的兴衰经验教训,分析了未来35年的发展环境,提出了三阶段的战略建议,这本书的后面三章就是周天勇教授带着团队来写的。

  回顾已经走过的十个春夏秋冬,华夏新供给的学术带头人是八十年代就出席了莫干山会议的一批学者,今天在座的贾康院长,他是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的创始院长,1984年(29岁)就出席了著名的莫干山会议。《八O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一直是我激励我这些年在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民生银行研究院带的团队的最重要的书,我经常用这本书来激励大家,必须要很好地学习前辈经济学人的崇高家国情怀和理想风范,不断地推进经济学的深入研究。

  展望未来新的十年,因为姚余栋司长在2013年的时候就提出来要把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打造成“百年老店”,我本人2013年8月在《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一书的后记写了一个标题《“新供给”是需要中国经济学工作者共同参与的创新探索》。今天上午这个会议,可以说仍然很好地再次阐释了这句话,就是新供给是需要中国经济学工作者共同参与的创新探索。

  新供给是我们2013年创立新供给的贾康院长和当时几位创始人的使命,未来也会继续积极推进,同时今天参会的也有三位新生代首席经济学家,我们也迎来了新的李超理事长。因此新供给是需要中国经济学工作者共同创新和探索,未来十年、百年的新供给经济学研究,仍然应始终秉持这样的理念。

  我就向大家汇报这么多,谢谢各位。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xinfeng335本文地址:http://www.ahwawajia.com/post/889.html发布于 2023-10-30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义乌市挈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